您现在的位置: 苦丁茶 > 苦丁茶功用主治 > 正文 > 正文

征稿选登丨徐翀天柱茶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1/8/7 17:08:43
百癣夏塔热片治白癜风效果行不行 https://m-mip.39.net/pf/mipso_5231213.html

天柱茶

山为茶骨,雾为茶魂。

春茶贵早。清明至谷雨,是家乡云雾茶采收的黄金时节。这二十天左右的茶谓之“明前茶”或“谷雨茶”,一天一个味。

家乡有一座雄奇灵秀、云气弥漫的天柱山(又名皖山),天柱山周围出产天柱茶(又叫皖山茶)。天柱茶入口甘甜,清香凛冽,怡心明目,醒酒祛毒乃茶中之极品,在唐时就颇负盛名,位列全国一流贡茶前三甲。方志记载:“茶以皖山茶为佳产,皖峰高矗云表,晓雾布漫,淑气钟之,故其气味不待熏焙,自然馥馨,而悬崖绝壁间,有不种自生者,尤为难得,谷雨采贮,不减龙团雀舌也。”唐宋时期家乡盛产两种茶叶,一种叫皖山茶,曾泡酥了官宦富豪的楼台亭榭。一种叫苦丁茶,有叶有刺,一叶大而圆,在深山岩壑间天然生长,无子无种,味苦性凉,可以入药,山民们自摘自饮……据史书记载,唐朝宰相李德裕十分喜爱天柱茶。《玉泉子》和《中朝故事》中都记载了李德裕慕名求索天柱茶的趣事:“昔有人授舒州牧。李德裕谓之曰:‘到彼郡日,天柱峰茶,可惠三角。’其人献之数十斤,李不受,退还。明年罢郡,用意精求。获数角,投之。德裕阅而受曰:‘此茶可以消酒食毒。’乃命烹一瓯,沃于肉食,内以银合闭之。诘旦因视,其肉已化为水,众服其广识。”天柱茶能够受到一代名相如此的青睐,其解酒消食、提神益思的功效亦被交口称赞,充分体现了天柱茶声名远播、品质一流。唐宋以来文人骚客对天柱茶也情有独钟,名噪天下的唐朝大诗人秦韬玉写过一首《采茶歌》:“天柱香芽露香发,烂研瑟瑟穿荻篾。太守怜才寄野人,山童碾破团团月。倚云便酌泉声煮,兽炭潜然虬珠吐。看着晴天早日明,鼎中飒飒筛风雨。老翠看尘下才熟,揽时绕箸天云绿。耽书祸酒两多情,坐对闽瓯睡先足。洗我心中幽思情,鬼神应愁歌欲成。”诗人将天柱茶的制作,以及烹茶、品茶意境的全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,而将天柱茶赞美得无以复加、视为人间仙品的当数唐朝著名诗人薛能。《全唐诗(卷五六)》中收录了薛能《谢刘相(宰相刘邺)寄天柱茶》一诗:“两串春团敌夜光,名题天柱印维杨。偷嫌曼倩桃无味,捣觉嫦娥药不香。惜恐被分缘利市,尽应难觅为供堂。粗官寄与真抛却,赖有诗情合得尝。”由此可见,天柱茶早在唐朝就已奉为国品,是王侯将相之间的馈赠礼物,就连王母瑶池的仙桃、嫦娥的仙药与之相比都索然无味,黯淡无光。

家乡的群山上,张眼就能看到成片成片的茶园,在这一望无际的茶园中,唯有彭河的茶叶品质最佳。彭河村是一个海拔较高的偏僻山村,千山环野立,一水抱村流,茫茫云海深处,户人家在这块称之为“茶祖居住的地方”,世代以种茶为生。依偎着这云蒸雾绕,瑰丽绝伦的莽莽林海,崇山峻岭,让生命和生机盎然的古茶园,共同弹奏着和谐的岁月乐章。这里的大山与村落、古茶与房舍、森林与人类似乎融合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。房前屋后、村里村外,处处有树、处处有茶,人与树为邻、人与茶为伴,相依相随同度岁月风雨。“雾锁千树茶,云开万壑葱。香飘十里外,味酽一杯中”道出了这里古老、神奇、美丽的文化风情。每到春暖花开时节,置身那一望无际的茶园,就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——那是连山连水的翻涌,接天接地的浪漫。从山脚铺排到山顶,一株株茶树翠绿欲滴像孩子们无邪的笑脸,将狭小的天空染成柔润的绸带;不知名的野花藏在幽深的茶树中,默默散发着清香。一场春雨后,漫山遍野的茶树探出一个个小脑袋,嫩绿,可爱。或是阳光给大地镶上了金色的光芒,或是细雨给万物裹上了朦胧的轻纱。漫山遍野郁郁葱葱,苍翠欲滴。一条条茶带随着山势蜿蜒,一条有一条的风景,一带有一带的韵味。层层叠叠的曲线间,采茶人似天女散花,没有队形,没有组合,看似随意,却又是那样和谐自然。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篓,灵巧的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:时而如小鸡啄米,时而如彩蝶翩跹,时而又如钢琴家娴熟地演奏贝多芬的《田园交响曲》。她们五彩的衣裳点缀着明丽柔和的绿色海洋,引得小蜜蜂看花了眼,忙着追逐那不断晃动的花朵儿,构成一道靓丽而迷人的风景线。

茶季的村镇是沸腾的,采茶、晾茶、炒茶、卖茶,茶香升腾,由此及彼,湾湾相连,随风千万里。一到采茶季节,茶园里到处晃动着采茶人的身影。起早摸黑的采茶人,脸被太阳晒得通红,手被叶汁染得乌黑,但她们把脆亮的歌声留在了茶山上:“温泉泡开绿春蕊,翩翩起舞味道佳。淡淡茗香醉远客,浓浓深情敬爹妈。”歌声如溪水般清澈透亮,在高低浓密的茶树中,冲过来,撞过去,有一种生命原始的力量,荡人心魄。

“奇峰出奇云,秀木含秀气”的天柱山,不仅景色闻名天下,而且盛产的茶叶也名不虚传。天柱茶美而不艳,犹如李商隐的无题诗,轻抚人心。它泡在水里,映得杯子淡茵茵的,像齐白石、张大千笔下的瓜果册页,让人心旷神怡。特别是用山泉水冲泡的天柱茶,清而澄澈,淡而丰腴,入嘴一股鲜气。轻咽入喉,鲜气下沉,仙气上浮,隐隐在红尘之外。

每当我品尝这甘醇晶莹的碧茶时,眼前便浮现茶农忙碌的身影,耳边回荡着悠扬的采茶歌声,心中便涌起阵阵乡思,此时的我感到,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。

作者简介

徐翀,安徽省作协会员。曾在《人民日报》《中国纪检监察报》《中国旅游报》等中央省市媒体发表散文及有关文章百余篇。出版有散文集《清风朗月最宜人》。多篇作品入选中学生课外读物及高考、中考阅读题。

独特的历史、地理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安徽文化。为促进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交流,加深对安徽的了解和认同,由上海作协、安徽作协指导,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主办,浦东作协和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文化艺术专委会承办,从年开始,逐年组织编辑、出版《阅读安徽》(暂名)系列丛书,面向海内外征稿。现将征稿事项通知如下:一、征集内容题材为记叙描写安徽的风土人情、文学艺术、历史人物、山水名胜、非遗文化、历史名城、最美村落等。体裁推荐为散文、随笔、小品文。谢绝公文式和商业广告稿件,谢绝新媒体语言稿件,谢绝诗歌类稿件。千字文为宜,最长不超过字,具备文学性、感染力和独特性。二、征集范围欢迎各地作家和文学爱好者、写作爱好者供稿。尤其欢迎非安徽籍或不在安徽工作的作家、作者赐稿。三、征集时间本年度征稿截止至年6月30日。《阅读安徽》丛书将在上海公开出版发行,每辑约25万字。四、版权事项文章要求原创,未在正式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。作者投稿即视为已经作出不侵权、不抄袭的承诺,主办方有结集、出版、发行以及在其他公益性场合使用的权利,并支付相应报酬。投稿三个月未得到回复,即可自行处理。五、奖励结集出版时,对入选文章支付相应稿酬。每年评选一等奖一名,一万元;二等奖三名,各三千元;三等奖五名,各一千元;优秀奖十五名。获奖者均颁发证书。邀请作者代表出席在上海(拟在上海书展期间)或其他时间、地方举行的首发式、座谈会等活动。六、投稿投稿专用邮箱:shahjjwhcjh

.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kudingchaa.com/gyzz/8588.html
热点文章

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推荐文章

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苦丁茶版权所有



现在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