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在草木之中,谓之茶。中国人爱喝茶,甚至把一切能喝的饮品都冠之以“茶”名。
藤茶、苦丁茶、大麦茶、凉茶……这些你都喝过吗?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茶,算是非茶之茶。
01.
苦丁茶
在西南、华南地区,有一种人气很高的“茶”饮:苦丁茶。虽然叫茶,但原料却是来自于《本草纲目》里一种叫做“皋卢”的植物,属冬青科冬青属,跟山茶科山茶属的茶树风牛马不相及。
一般认为,苦丁茶在降三高,增强免疫力和清除口臭等方面有作用,所以在一些地区很受欢迎。
02.
藤茶
藤茶的原料也不是茶,是一种藤本植物。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的:植物体细长,不能直立,只能依附别的植物或支持物,缠绕或攀援向上生长的植物。也不属于茶类。
藤茶与茶叶饮用方法无异(都用沸水冲泡),一般认为其具有消炎杀菌,预防心血管疾病,延缓衰老等作用。
03.
桑芽茶
桑芽茶是用鲜嫩的桑芽制作出来的。在桑蚕产地,一般都有喝桑芽茶的习俗,例如吴江震泽一带。
桑芽茶的制作方法跟烘青绿茶相似,采下来的桑芽要在室内用竹帘或竹匾内摊放几小时,使它轻度萎凋失水。再放在柴火锅上翻炒杀青,随后适当进行手工揉捻、解块、烘干,最后变成桑芽茶。
手工制作的桑芽茶,其鲜爽的香气与明前绿茶相似,汤色嫩绿,滋味爽口。桑芽茶内含有黄酮化合物、香豆素、氨基酸、芳香油等成分,对感冒、头痛发热、咳嗽有一定的疗效。
04.
凉茶
主打不上火保健效果的凉茶本来是广东地区特有的饮品,岭南气候湿热,所以喝凉茶是男女老少普遍的习惯。
虽然叫凉茶,其实里面根本没有茶叶。凉茶的主要成分是中草药,像夏枯草、金银花、菊花、苦丁、罗汉果等等,具有祛暑败火气、清热解毒、生津止渴等功效。
05.
老鹰茶
老鹰茶在四川一带盛行,是用当地毛豹皮樟的嫩枝嫩叶晒干后制作成的饮品。
为什么叫这个名字,一说是因为这种茶只产于高山密林之间,由于山高,一般只有像老鹰那样的飞禽才能飞到上面。
老鹰茶含芳香油很多,也含多酚类化合物,泡饮时较清香,滋味厚实,先涩后甘,滋味浓而口劲大,在夏天饮用更觉得消暑解渴、提神助兴,在民间有消暑和健胃开脾的说法。
06.
荞麦茶
苦荞麦属蓼科双子叶植物,俗称苦荞,它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山区,山西、陕西等地。苦荞麦具有降血糖、血脂,增强人体免疫力等作用。
我们一般说的荞麦茶里面是没有茶叶的,但是苦荞茶可以DIY和茶叶一起直接泡水喝,能在麦香中增加茶叶的清香,也能让降脂清肠的功能更胜一筹。
07.
辣木茶
辣木茶是以一种叫辣木的植物的叶子为原料,经过一定工序焙制而成。
辣木广泛种植于热带地区,新鲜的辣木叶子可以跟蔬菜一样食用,较老的叶子采摘之后经过焙炒制成茶叶,在增强免疫力、排毒等方面有一定效果。
08.
肉骨茶
有多少人以为肉骨茶是加了茶叶炖的猪骨汤?
肉骨茶,在马来西亚叫做“bakkutteh”。其名源于肉骨茶之父:李文地。李文地是福建人,二战后在沙巴地区贩卖自己熬制的家乡炖骨肉,时间久了顾客便给他取了个外号叫“肉骨弟”。闽南话中“弟”的发音和“茶”字发音相似,所以当地人便把这道菜称呼为“Bak-Kut-Teh”。翻译成中文便成了“肉骨茶”。
所以肉骨茶其实跟茶没啥关系,它是一道由猪肋骨和药材炖的汤。汤料中有传统中药和一些香料,例如当归、枸杞、桂皮、甘草、茴香胡椒等。
这些非茶之茶,大多是因为具有中医方面的保健效果而被人饮用,但饮用这些植物茶时也要注意。大多数中药植物有利也有弊,饮用时需仔细甄别,勿过量饮用。
“浮生不在,茶语清香,注一湾水,取一瓢茶,入壶出汤浓稠甜蜜。观而赏其妙,闻而悦其香。
推荐阅读
▼(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)
我就知道你“在看”